本科学术创新训练的实践流程

3 本科学术创新训练的实践流程

近年来,在实践层面,我们围绕本科学术创新训练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无论是从组织形式,还是从实践流程上,都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研究型教学;通过举办本科学术训练营,形成共同体架构下的训练过程;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项目推进式的小团队运作;举办小型化深度学术工作室,进行专题式研讨,提升学术训练质量;组织开展主题性学术调研活动,形成聚合式学术训练;等等。这些不同形态的运作,立足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也遵循了“因人而异”的原则,体现出了较大的弹性空间。但是,在实践流程的设计与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共通性的原则与方法,这些方法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与互为回应。具体而言,在学术创新训练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逐步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使得每一次的学术训练,都能顺畅地运行。需要说明的是,学术训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用某种既定的方式和方法套用它,都是不科学的,也是有悖于创新追求的。因此,我们在具体实践中,采取的是“大体须有,定体则无”的原则,根据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主要从“大体”的角度来展开学术训练流程的讨论。

按照学术创新训练的目标,结合教学主体的特点,我们把训练过程分成五个具体环节或者阶段,分别是语境生成、模仿性实作、局部性变动、结构性优化和独特性挖掘。从总体看,其是一个步步推进的过程,但在具体环节上,其又存在交叉与反复的可能。也就是说,这一流程并非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可以“循环往复”的过程。下面具体分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