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及课外科技作品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意义

1 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及课外科技作品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一般由3~5人组成的本科生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性学习,利用课程外时间开展的科创研究项目。对于理工科专业而言,一般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提出的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项目科学意义的认知理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等。形成的成果还应争取公开发表,形成有形的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可见,大学生创新项目及相应的成果作品的完成,对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程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和对结果总结分析的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其还对学生的相应技能进行了锻炼,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同时,大学生创新项目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成员们通过共同讨论、调研或实验,共同参加学术竞赛等活动,可大大增强其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及沟通能力,这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十分有益的[1,2]

以环境工程和生态学专业本科学生于2018年立项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生物炭填料的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为例,该项目来源于指导教师开展的科研工作中一个难度不大的内容,要求学生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生物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专业知识有较好的认知,部分内容还需要学生查阅若干当前的研究论文,同时要求学生具备明确实验目的后动手搭建实验装置、准确分析和测定环境污染物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等方面的能力;在形成课外科技作品的方面,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因此,该项目如能顺利有效实施,对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效果是十分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