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创项目实施和课外科技作品形成情况

2 大创项目实施和课外科技作品形成情况

该项目立项后,项目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指导下开始了生物炭的制备、实验装置的搭建等工作。其中,在项目开始后的生物炭制备过程中,成员发现自制的生物炭较脆,容易变为粉末,无法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中运用。项目组成员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展实验,却没有取得意料中的成效,这让成员们对于实验可能失败以及需要不断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有了深刻的体会。最终,项目组通过网络寻找并对比后购买了颗粒生物炭作为人工湿地的填料。此后,项目组完成了人工湿地实验装置的搭建和调试,模拟生活污水通人人工湿地系统,并对其主要的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在测定过程中,成员发现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项目组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结果对采用的曝气条件进行了调整后,继续开展监测,成员对改进原理进行了分析,加深了对污水处理工艺效果优化及其作用原理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项目组在运用人工湿地工艺处理污水的原理、工艺操作运行方式、水质分析测定、处理系统的优化等方面增强了原有认知,拓展了专业知识。在开展了若干实验观测后,项目组成员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了“太阳能间歇曝气式生物碳基污水净化人工湿地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报告,经反复修改后进行了申报(后经实质审查后获得了授权[3])。该专利成为项目组此后参加省级“挑战杯”竞赛提交的作品的核心内容。该专利以及后续获得的更多湿地运行效率监测结果和相应的分析形成了一份课外科技作品,参加了“挑战杯”竞赛,并获得了省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