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主体性理念

2.1 主体性理念

学术创新训练,是以训练作为基本手段,以创新作为目标诉求的教学互动实践。互动情景的生成,首先有赖于主体身份的确认,而互动效果的好坏,则依赖于主体间关系的实践空间大小。现代教学观念特别强调,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要建立平等、开放和共享的学习交流关系,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将其实现程度作为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评价指标。这一观念有助于在大学专业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术创新训练中,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对于整体过程的创造性设计。具体而言,在前期开展专题讲座为推进训练提供指导;在中期不断跟进动态的训练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在训练结束后主动获取学生的评价和建议。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强化学术感召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学术理想。对于学生而言,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学术训练过程并形成独立思考。主动参与是一个积极主动接受知识与探索新知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从“想学”“会学”到“善学”。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其问题意识,使其更有效地深入实践。主体性理念的确立,不仅意味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显性主导地位逐渐转向隐性,而且更为强调两个主体在协同作用下所进行的创造性发挥和想象力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