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今后进一步开展“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针对以上“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中实践探究性教学模块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为促进“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达到任务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2.1 进一步细化“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探究性教学模块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规范模块的操作流程
结合目前“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探究性教学模块实际运用的情况,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的角度做深入调研,细化三大探究性教学模块及其内部各环节的教学任务与要求,规范模块的操作流程,编制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探究式教学指导书。
3.2.2 加强专业教师之间在学术和教学上的交流与合作
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举办学术和教学交流会、开展个别交流等,加强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一,及时了解与“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有关联的各位教师的科研工作情况及学术成果,并将这些学术成果及时反馈到课内和校外探究性教学模块中;其二,随时掌握与“人文地理学”课程相关联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教学手段、方法等情况,吸取有益经验,补充到“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探究性教学模块中,同时做好与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等的衔接;其三,使教师充分了解“人文地理学”课程体系中实践探究性教学模块的构建及操作,以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好地相互协作。
3.2.3 推进校外探究式教学观察地(点)建设
从典型性、经济性、安全性等角度出发,在现有新平、瑞丽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目前已经完成石林、大理等拟新建实习基地的野外调研工作,正在与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或个人联系,探寻与他们之间互利的长效合作机制和途径。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年级学生到不同教学地(点)开展探究活动,以保持多样性的人文地理规律探寻热情。同时,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有关区域的各种地理要素底图、文字信息、遥感信息和统计数据等,以健全教学地(点)的基础资料信息库。这将有利于开展课内探究模块教学,以及使探究活动深入。
3.2.4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密切联系区域人类活动实际,探寻一种灵活机动的探究性教学机制
探究性教学理念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和开展过程中,必须了解修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要求,强化师生的教学互动,并据此把握探究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等。而且,探究问题一定要联系区域人类活动的现实,符合社会需要。为此,必须探讨建立一种灵活机动的探究性教学机制,即每一次开展的探究教学活动,无论是问题、深度,还是方式等,都不能机械地照搬前一次的探究教学活动,而要根据实际有一定的变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