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1)办学指导思想不是特别明确。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云南大学统计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明显倾向于学科型教育,即重理论、轻技能,在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出统计学专业教育紧跟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特征。

(2)实习基地的面比较窄。以往我们仅与一些政府统计部门(如云南省统计局及部分县市区统计局)通过挂牌签约的形式确立较长期的合作关系,但未与一些专业对口的企业(如调查咨询公司、数据科技公司、保险公司等)开展长期稳定的学生实习合作。

(3)学生实习质量不高。之前云南大学统计学专业校外实习没有制定统一的实习大纲、实习方案及实习质量检查规程(西部地区高校绝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实习内容不明确、实习目标难以实现等现象,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在实习单位从事拖地、倒水等日常杂务,实习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4)实习的内容和范围较窄。以往大部分学生被安排在省统计局和部分县市区统计局实习,这就决定了学生实习的内容仅集中在政府统计领域,距离达成培养具有扎实的统计理论功底与较强的实际数据分析能力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5)缺乏“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复合型+应用型”的统计人才培养要求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实践性要求,决定了在实习实训基地工作的指导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统计理论水平,又要具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即成为“双师型”教师。据我们了解,西部地区各高校的统计系或统计教研室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还远不能满足高素质统计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6)实习管理有待加强。统计学专业学生在省统计局和部分县市区统计局的实习过程中,学校主要是委托实习基地工作人员对学生实习进行管理,而系里通常不再配备专任教师陪同指导,实习单位可能碍于情面对学生管理不甚严格,这样容易出现管理漏洞或导致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