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基于项目实施的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3 基于项目实施的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产教融合是目前高校许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强内涵建设,形成办学特色和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产教融合主张充分利用企业学校以及科研单位等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将学校教学的课堂讲授与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科研研究有机结合。我们在实施教育部西南健康与旅游教育扶贫实验项目——“云南普洱景迈山茶文化康养旅游示范项目”过程中,尝试性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课题组也在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学术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结合起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推进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解决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2.3.1 结合云南康养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新需要,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与普洱的康养旅游企业合作,共建老达堡、景迈山实习基地。采取老师深入产业、企业家进校园、校企联合等多种形式,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先后带领近30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深入老达堡、景迈山实习基地开展调研与实践活动。

2.3.2 结合地方乡村振兴发展,推进学生开展社会实践

先后组织本科生完成了对勐根村(老达保为其一个自然村)乡村基本情况的调研,针对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宣传推广等内容制作适合景迈山的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旅游宣传册;帮助老达保村民进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在昆明安排好食宿条件,将他们带到昆明进行培训,组织他们到相应乡村旅游点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增强感性知识的学习。

2.3.3 结合扶贫攻坚计划,实现普洱茶文化康养旅游新业态扶贫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资源分析、扶贫分析,带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编制《普洱景迈山茶文化康养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云南康养旅游新业态项目库》,构建茶文化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尤其是在保健服务、健康旅游商品、养生旅游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考与实践,让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品,优势产品转化为经济收入,实现新业态项目的经济价值。

2.3.4 围绕项目实践,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

在本次项目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上,项目组老师指导的2名学生,分别完成了《云南芒景村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能力提升研究》和《少数民族村寨社区居民乡村旅游开发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普洱景迈山芒景村为例》 (该论文获云南大学2018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3.5 积极拓展项目实践,促进产学研项目延伸

抓住本项目研究获得的信息,学院牵头申请并获得了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支持的“云南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3000万元的项目立项,被列入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将会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