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延展型的课外教学

3.2 延展型的课外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设计培养方案时,不仅要有完善的课程教学内容,还要设置系统化、多样化的课外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从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两个维度对培养方案进行分解,做到课内外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错位、内容和形式的互补,形成基础知识掌握和创新能力提升互为支撑的培养模式。当今,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在大学校园中已非常普遍,主题各异,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类学科前沿讲坛、学科竞赛、专业学习导引、创新能力训练与养成、创业能力培养等贯穿于学生整个求学过程,做到了适时对接课堂教学内容,回应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疑惑。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也丰富多彩,包括校内外专家、教授提供的关于学科前沿及热点问题的报告会、论坛,国家、省、校(院)三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大学生广告大赛等各项专业级大赛,传媒业界专家提供的行业主流报告、讲座,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主题型、兴趣型的读书会,等等。这些活动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职业发展、行业前沿等多个方面,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极大提高了课外教学活动的质量。在组织方式上,除了利用课余时间的传统方式外,还采取实践周、小学期、实践教学月等方式集中在固定周次开展课外教学,从制度上保障课外教学的时间。

在这种丰富与多样的表象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单纯以这些活动的数量多少来衡量课外教学的质量,而应以创新为要旨统领各项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活动时,不应急功近利,要切实做到符合传媒类专业教育的逻辑自洽和连续性,以利于创新能力的构建,将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学术创新训练有效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