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探究世界先进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对本国乃至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直以来,本科教育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高等教育结构中居中心地位,同时本科教育也成了向社会输送人才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此,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成了高校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科技产业的发展均需要各类人力资源、人力资本进行支撑,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的情况下,实用型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本科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彻底转变,仍习惯于传授并要求学生记忆确定性理论知识,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既往性知识,进行灌输填充式教育,强调记忆而非运用。当今时代,教学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教学生获得已知,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探索未知。
毋庸置疑,大学是一个需要强大自主学习能力的时期。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仍采用一种高负荷、高强度集中管理的应试型导向模式。因此,到大学阶段,如果学生无法适应由被动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思考性、积极性就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对本科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本科阶段,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质疑精神与问题意识进行有意识地培养,没有对学生就逻辑思考方法的运用与科学研究步骤进行系统的教学,那么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又如何能突然产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毕业后走向社会时如何又能突然产生创新创业的激情?本科阶段作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阶段,引导本科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既是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的需要,也是培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需要。
那么,如何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或者说应如何评价大学生人力资源价值?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不断发生改变,我国本科教育的改革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赋予了高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保证,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宽学生未来发展就业道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所以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孕育未来创新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