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野外实习与科研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025年11月13日
3.6 野外实习与科研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6.1 针对学生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利用野外实习进行科研工作[11]
元江具有降水量低、蒸发量大的独特气候条件,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基于元江干热河谷的气象、水文和地形等环境数据,开展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等方面的科研。磨盘山森林公园的植物种类极其丰富,土壤类型、温度、湿度随着海拔高度发生变化,植被的组成和种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野外实习中,一方面,可通过学生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及对历年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补充和完善《新平自然植被调查报告》;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观察和辨识植物,可提出植被形态、结构及其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等科研问题。
3.6.2 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创造科研的氛围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承担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鉴定植物名称,分析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科研项目能增加学生的实践,向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教师的科研项目可分成若干子课题,安排不同的学生完成。通过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教师科研的方法和过程,可创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学生的论文往往存在着引用资料和文献不够、论文理论深度不够等问题,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指导学生上校园网寻找有关资料,了解科研动态,使学生的论文观点明确,立题深刻,材料翔实。
3.6.3 选择课题,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启发学生提出科研课题;或者教师立题,学生独立观察,查找资料,写出研究报告。野外实习中,以学生野外实习组为课题组,到磨盘山森林公园开展垂直梯度上的常见植物科间的区别、分布调查,以及环境因子等方面的调查,从立题到实地观察、查找资料,到最后总结完成论文,均由学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