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基础型的课堂教学
2025年11月13日
3.1 基础型的课堂教学
当今,“知识教学占据了课堂几乎全部的时间,导致大学生的批判意识弱、创造性不强,从而制约着大学生能力的提升”[5]。对此,在做好基础型课堂教学,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设计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测评方式,在创新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媒类专业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学生围绕新媒体发挥监测环境、守望社会等功能,关注社会的痛点与冰点,剖析社会变迁的现实逻辑。赫斯特和彼特斯指出:“如果教学情境是教师精心安排好的话,学生能更迅速、更可靠地学会绝大多数事情。”[5]这提醒我们,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将专业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通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技巧付诸实施,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元课堂”的基础,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基石。
对此,许多高校引入翻转课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进行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3015教学法(45分钟的课堂教学,30分钟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剩下15分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知识复述、相互讨论、上台讲授、评价反馈等形式开展)等新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的高校将理论课和实践环节分开,由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分别授课,采取“理论教师+业界专家”的组合方式开展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