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王家湾剖面地质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晋宁王家湾剖面地质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王玉朝 周余国 刘 铮 唐 珉 赵志芳

摘 要 地质实习课程以综合性和实践性并重为特色,是最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地质思维能力的教学环节。地质教学实习是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基础课程学习中设立的短期实习,其目的在于将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本文通过对王家湾剖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剖面具备地质教学资源丰富、地层出露完整、岩性多样、地质界限清楚、构造简单、交通方便、安全易穿越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地质教学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是巩固学生课堂教学理论知识,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1]。地质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及探索性极强、以自然界为天然实验室的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是其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近年来,中国地质学类高校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并将地质学实践教学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合适的野外教学实习基地是高校师生安全、高效地完成实践教学的场所。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既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高校地质学专业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

云南大学地质学系前身是1923年建校之初设立的矿冶系,后经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矿冶系独立成为其他专业院校的相关专业。2002年云南大学获得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二级硕士点授权。2004年建成云南省古生物重点研究室。2009年重建地质学专业,恢复成立地质学系,当年正式面向全国招收地质学专业本科生,2018年该专业获得地质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考虑到地质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建设伊始,云南大学地质学系就把培养具有坚实地质学基础,掌握现代地质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富有创新和探索精神,初步具备地质工作和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为此,地质学系为每一门专业课都配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实验、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沉积岩石学实验、岩浆岩石学实验、变质岩石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古生物学与地史学实验;同时学校已逐步建成了不同层次的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体系,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4个层次。由于注重数理基础,加强实践性教学,云南大学地质学系的本科毕业生多年的考研率保持在43%~62%之间,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普遍好评。

经云南大学地质学系和云南大学地质学实践教育基地众多建设者多年的有益探索,笔者基于教学规律和教育经验的总结、教学方法的广泛交流、地质学实践教学的考察,结合晋宁区王家湾实践教育基地的特色,将王家湾剖面定位为综合地质教学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