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的日常准备
科技竞赛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是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也是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7],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作为工科学生,大学本科阶段参加科技竞赛是自身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使学生在科技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平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不能等到正式竞赛的时候再仓促应对。云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自创办以来,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为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进行了各种准备,具有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1)信息学院具有良好的科技竞赛传统,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教师积极性高,指导竞赛经验丰富,学生普遍爱好参加科技竞赛并级级相传,形成了良好的传统。信息学院每年牵头主办学校的科技节,在科技节上组织全校范围的电子信息类科技竞赛,包括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编程大赛、 “互联网+”、计算机作品大赛等竞赛,学生参与度广,校内反响较好。
(2)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就为学生安排本科生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负责对几名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对学生的特长、兴趣及不足较为了解,在组队参加科技竞赛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搭配参赛队伍,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
(3)注意培养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兴趣和积极性,班主任、任课教师、本科生指导教师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积极向学生宣传新工科的理念,强调包括科技竞赛在内的实践环节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学院制定了一些激励机制,对取得良好竞赛成绩的学生在本学年综合素质测评中适当加分,对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级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给予适当倾斜。
(4)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合理,互补性强,既有学术功底深厚的教师,也有具备深厚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在对学生科技竞赛进行指导时,能够安排出合理的指导教师团队,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
(5)为了使学生具备参加竞赛的知识基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各个年级阶段的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就开设了有助于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课程,如“物联网工程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 “物联网技术基础实验” “电子技术基础”等,使得大学一年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电路设计、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满足参加科技竞赛的基本知识需求,在后续的各年级阶段也相应设置了提升竞赛能力的课程。由于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技术关系密切,为了尽早培养学生兴趣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就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Arduino嵌入式开发口袋实验室,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学习提高,通过口袋实验室学习掌握的嵌入式系统知识基本能满足低年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