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协同性理念

2.5 协同性理念

协同性理念在学术创新训练中即建构“学术共同体”。基于对学术共同体的协同性的研究,探究和讨论的过程能够多向度地顺畅展开,这也是学术创新的重要特征。协同性理念不单单指实践上的合作,更指向一种开放自由的学术格局的建构,一种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基于共同愿景的关系。在当下的许多教学实践案例中,协同实践存在形式化的倾向,尽管形成了组织化机构,但是内在的运作机制并不顺畅,未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简单化的“拼盘式组合”。从理论层面讲,协同的深层意义是运行效率的提升与“裂变”效果的出现。

开展学术创新训练应当始终秉持协同性理念,才能让联合不流于形式,倡导师生共同以学术为业,以创造为志,聚群力以谋,实现共同的学术追求。在现实的具体形态上,师生协同较为常态化,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协同效率往往不高,确实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综合来看,本科学术创新训练,需要形成一个科学的理念体系,上述的五大理念,可以共同组构成一个观念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作用,从而成为具体实践的方向性指引。具体来说,主体性理念是开展本科学术创新训练的前提,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与发挥,才能有效展开实践过程;创新性理念是统领全局的核心理念,其所蕴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是这一实践过程的核心价值;开放性理念则强调了实践展开的具体情境,良好的学术话语空间,是开展学术实践最好的场域;实践性理念和协同性理念则可以视为一种操作法则,它强调了学术训练在实践层面上的特定性与别样路径。显然,这一理念体系的提出,既可以成为本科学术创新训练的观念指引,又可以具体化为多样化的操作路径,构筑了这一教学实践的独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