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教学观念的改变带来虚拟仿真实验效果的升级

2.2 教学观念的改变带来虚拟仿真实验效果的升级

2.2.1 更多的特效场景类型,满足不同的实验要求

在传统的影视作品创作练习中,学生可以运用的场景、设备有限,很多调度复杂、危险性强、拍摄难度高的情节、场面多受到安全性和资金等因素限制。为了使不同的特效场景类型满足不同的实验要求,未来的项目建设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需要充实资料库,鼓励本校学生自建特效场景继续深入学习,同时为社会学生提供更多的特效场景资源以供学习。

2.2.2 更好的在线自主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

在实验中,学生不仅能够将经典和优秀的影片片段进行分镜头预演和虚拟还原,进行不限制次数的学习和研究,查看不同的构图与镜头运动所表达的不同效果与含义,反复对比分析,加深研究和思考,还能够在此过程中不断分析、合成、评估,将分析作为学习和演练的一种手段和学习习惯,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中的优秀作品成为新的学习资源,从老师教、学生学,变成老师辅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教自己,自己考自己,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使教学良性循环与成长。在此期间,学生也增长了学习信心和成就感。

2.2.3 更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更多的创业实践成果

影视作品的创作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影视作品成品也是学习成果的显性表现。该虚拟仿真实验对课程体系改革、区域教学资源共享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催生了一批具有艺术性、故事性、影响力的作品。例如,本院学生完成的微电影作品Remember荣获台北国际短片电影节非常短片奖(2014年),入围2014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原创影片奖(2014年);微电影《瞬、昆明》获周传基国际电影大赛总冠军(2016年);VR电影《童年晚安》获中国第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作品奖(2017年);VR电影《哈尼姑娘》代表中国优秀少数民族虚拟现实电影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VR电影作品巡展(2018年);林流流(云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执导的影片《海上城市》、微电影《海上城市》获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生命迹象单元最佳影片(2018年);微电影《青春无敌》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联合颁发的第二届亚洲青年微电影展最佳团队奖——获美国好莱坞青年电影节最佳制片奖(2018年);微电影《憨牛哈C幺》获2018年全国网络短视频优秀奖,该作品用喜剧形式再现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