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传媒类专业教学的核心

1.3 传媒类专业教学的核心

当今,随着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传媒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且日益深入,对社会已形成一种整体影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社会认识能力。同时,现代化社会转型带来的新现象、新问题日趋复杂,用传媒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是人们的共同期盼。再者,传媒业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舆论调控上遭遇传播权力的分散化,新旧媒体的交锋与融合使传媒市场经营面临挑战,受众的用户化、新闻价值的后真相化等带来了内容生产方式的大幅改变,这对传媒类专业人才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媒介社会化时代的到来,还是人们的共同期盼和传媒业界的日新月异,这些切实变化的社会现实,都要求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具有多元开放的能力,在扎实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开放性思维。对此,有学者认为传媒类专业的教学“不仅要培养能够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技术手段讲故事的人,更要培养有认识和判断能力、有职业精神、会寻找和挖掘有传播价值的故事的人”[3]。这要求我们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不仅具有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不仅形成科学的认识体系,还要具备反映社会的能力。

无论是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是传媒类专业本身的特点、新转向与核心,都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综合能力、认识与反映社会的能力、开放探索的能力等多元能力,这种多元能力虽然指向的层面较多,但其核心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养成,让学生无论媒介环境如何变革、社会现实如何变迁,进入社会都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

显然,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胜任这种能力培养的需要,开展课外教学显得尤为必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外教学为补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术创新训练建构的“多元课堂”,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模式。“多元课堂”的建构,聚焦于学术训练,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的学术不仅指学术性论文写作与研究意义上狭隘的学术,更指一种涵盖课堂教学及课外的社会实践、技术实践、行业对话、学术研究等的多方位的、紧紧围绕创新能力提升的学问意旨,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学术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