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引 言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在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背景下衍生和发展的一种新教学模式。它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利用软硬件技术构建虚拟教学系统,并通过网络使虚拟实验系统网络化。学生通过操作模拟设备,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基于形象逼真的教学效果,提高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虚拟实验项目内容应该完整、逼真、交互性强[1]。虚拟实验项目作为传统实验的仿真与回溯,在模拟实验场景时,应给予学生相应的提醒、提示和提问,实现友好智能的人机交互[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3]。它旨在推动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实验教学改革[4]。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提供了虚拟素材,有效缓解了优质资源的稀缺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5]。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于高校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极具挑战性。高危实验、复杂实验、危险实验、反应周期过长实验、真实实验等,或者教学成本较高、资源消耗大、无法控制反应过程及在传统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等教学内容,通常无法在传统实验模式下进行设计开发,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则可以构建具有真实感的虚拟场景,让学生在安全状况下了解危险、体验危险、处理危险。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关于泥石流的实验属于教学中危险性大、真实环境中无法开展的综合实验。而通过虚拟学习环境,可以实现将野外泥石流地质灾害场景生动形象地“搬到”课堂中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形象呈现科学知识的数字化教学效果[6]

通过运用体感、虚拟仿真和三维动画等高科技展示手段,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泥石流灾害现场,模拟泥石流灾害发生的起因、过程、危害以及逃生方法、救援方法等,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操作、人机互动的过程中,深刻体验理解泥石流灾害,面对自然灾害变得更加理智,并掌握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正确逃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