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结构性优化
2025年11月13日
3.4 结构性优化
如果说,局部性变动是温和的,那么结构性优化则是猛烈的。与局部的修补不同,结构性优化强调的是整体的重组。在这一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从研究的整体观念出发,对自己的研究现象和问题,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对观点的阐发与材料的完善,对文本的表达等,展开整体视角下的关联性分析与思考。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孤立的各个部分之和。对于学术训练而言,整体观念和系统分析的植入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方法。这个阶段,学生要努力形成对研究实践及其文本的整体观照,形成总体性的认识。而这一点,就是学术研究中的“大局观”。
有了“大局观”视野下的系统分析,学生就可以尝试对此前的研究文本进行结构性调整,诸如理论视角的切入、核心观点的阐发、材料的展现方式、文本结构的调整、叙述逻辑的转换等。这种中观层面的优化,一定是“伤筋动骨”的,是一种剧烈的变动。从实践主体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正是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延伸的过程,也是对研究过程的结构性优化的过程。通过这一阶段,学生能够对既往的研究进行反思,对研究中的缺憾进行弥补,并完成自我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