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指向:“全过程的教学”

2.2 指向:“全过程的教学”

“全天候课堂”是抽象层面的理念,“全过程的教学”则是“全天候课堂”的具体实践路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和方法比较单一甚至呆板,教师照本宣科、一讲到底的灌输式教学也较常见,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间存在较大矛盾,使得通过课堂讲授知识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成为空谈。开展“全过程的教学”,一方面,讲究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围绕一个问题、一个项目、一项调查、一次报告会、一次课堂,通过教师的全方位引导、学生的自主建构、师生之间的分享交流共同开展研究性教学,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创新能力的训练不仅有“横贯”,还有“纵深”;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学术创新训练过程中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答疑作用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提供弹性和多样的培养方案与成长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

通过“全过程的教学”开展研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既有实践技能“术”的实践实操,又有“道”的理论性探讨;既有学界的学术对话,又有业界的专业在场;既有个人的论文写作,又有团队的共同协作,注重将专业知识、业界常态、技术创新贯穿于“全过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水平,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高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