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引 言

为提高信息化背景下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教育部从2017年起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推动高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良好、开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示范新体系[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和与学科专业深度融合带来的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2]。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缅甸语专业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倡议,以“互联网+外语学习”理念为引导,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智慧、融合、开放的缅甸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经贸缅甸语”是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缅甸语专业第七学期的就业创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经贸交际用语,为其步入社会打牢基础。主要教授经济贸易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中缅经贸概况、经贸基础词汇、经贸专业术语及释义、经贸会话、经贸文章阅读、经贸应用文互译、实战演练等内容。其中,缅甸语商务洽谈是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经贸活动场景复杂多变,传统上一般采用听录音、看视频或分组模拟的方式进行,因而割裂了语言内容及语言环境,只有听觉维度和肢体语言维度两重输入,且教学方式单调、枯燥,容易造成学生倦怠。有鉴于此,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缅甸语系设计、开发了“经贸缅甸语商务洽谈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运用互联网及虚拟现实技术,增加了场景维度的信息输入,包括场景三维影像、人物形象和现场声音等的呈现,对会话任务赋予了语境意义,使会话内容更为真实可感。通过人机互动及线上线下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覆盖全体学生及加强学生对语境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记忆与应用等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