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3.3 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学生专业课程系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例如,学院学生参加的“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创新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首先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室资源,参赛学生进入实验室,让实验室自主开放,并参与管理和维护相关设备。这类赛事从公布命题开始,学生需要组成团队,查找资料,展开讨论,接下来再与指导教师沟通讨论,进行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算法分析研究等,最后通过编程完成最终作品。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自己和团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动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学生的角色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过程把控和设计者。而学院可以通过表彰、奖励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等手段树立榜样,将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突出的选手优先推荐到高水平企业实习和工作,同时对竞赛中成绩突出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提供适当资助,进行企业孵化。这样,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沟通协作能力、敬业意识、执行能力和主动性[4],真正做到在课程中教授技能、在实验中培养创新,从而形成了创新创业课程、课堂、训练、竞赛与成果孵化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