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路线及实习内容

2 实习路线及实习内容

实习路线为从云南大学呈贡校区西门步行至关山水库,观察震旦系灯影组(Zbdn)叠层石、近观关山水库形成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湖泊地貌,远观梁王山北麓流水地貌。

经云大校园北西角认识下寒武统筇竹寺组(∈1q)岩性,由高年级地质系学生辅导学生实测地层产状,一路沿云南白药街往东,由学生自己找寻三叶虫、小壳化石。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向学生承诺找到品相较好的化石可署名后交由云大地质系陈列室永久保存,并给予实验课期末成绩加分。三叶虫和小壳化石即是这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后由学生发现的。

实习路线继续沿云大北门往东至C2-3-P1 d-P1q+m露头最好的地质点,让学生感受海西运动中晚期本地区夹于上下灰岩之间的P1 d杂色铝土质锂质泥岩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概念,观察上覆灰岩的溶沟、溶槽等碳酸盐岩岩溶早期地貌现象,观察斜坡上由于P1d易于被剥蚀致使P1q+m中厚层状碳酸盐岩失稳而发生小规模崩塌的地质灾害现象,以及了解学校基建部门在这一地段所开展的边坡挡墙支护等地质工程治理措施。学生观察完毕后,由老师系统讲解晚古生代海西运动对本区的影响,并对显生宙以来海西运动之前的加里东运动,之后的印支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对本区乃至云贵高原的影响等知识点加以讲解、延伸,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区域构造运动期次及构造层的概念,强化学生的地球沧桑巨变的运动观、历史观,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地学的兴趣爱好。

路线继续往东,师生观察P1 d沿走向延伸情况,并在地势低洼的龙潭附近考察因P1 d的不透水性使得地下水汇聚形成天然池塘的水文地质学内容,同时教师讲解∈1q和N的主要岩性皆为泥页岩是关山水库蓄水的水文地质前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池塘边观察泥裂等层面构造。

最后师生往南折返至资环楼教学实验中心附近,沿途进一步观察碳酸盐岩的岩溶地质作用,找寻P1q+m碳酸盐岩中的珊瑚化石,观察上覆残留峨眉山玄武岩(P)经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红土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