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开展野外实习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学办学育人的客观要求

1.1 开展野外实习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学办学育人的客观要求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高等教育之路[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存在,在党的十八大之前一直以思政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作为主阵地,而在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几乎没有思政教育环节,使得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存在形式上的分离和“两张皮”现象,思想政治教育与具体的专业能力培养无法有机融合。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从而引发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笔者在西方国家做过访问学者,对比西方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后,认为我们如果全盘照搬西方的高等教育模式和文化价值,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开展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非常有必要。地质学属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前端和先行的基础性学科,它主要为我国工业化提供能源和资源的服务。在共筑新时代中国梦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升,地质学与西方国家相关行业的交流和合作会越来越多,需要有更多理想坚定、不畏艰苦、勇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地质学人才。我国在地质勘探、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局面,需要新生代的地质学人才不断地对外学习、持续的努力,才能得到改善。在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及与其相互交流合作中,青年学生必然会感触到中西方在科技创新、管理精细化水平及人文素质之间的差距。在面对这些现实的差距时,地质学专业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必须有坚定的意志,才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动摇,发奋努力,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