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廖祥忠.未来传媒:我们的思考与教育的责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3).
[2]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
[3]刘海龙.结构下的能动:青年教师的困惑与解困[J].新闻记者,2015(10).
[4]张小琴,陈昌凤.后喻时代的新闻教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清新传媒”实践教学模式[J].国际新闻界,2014,36(4).
[5]杜骏飞.新闻传播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J].新闻大学,2009(1).
[6]杨星星.研究型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模式——以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为例[C]//杨星星.新传播时代的新闻教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
[7]孙信茹.研究型教学互动论[C]//杨星星编.新传播时代的新闻教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
[8] [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9][美]戴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M].刘珺珺,顾昕,王德禄,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0]张小琴,陈昌凤.后喻时代的新闻教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清新传媒”实践教学模式[J].国际新闻界,2014,36(4).
[11][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12]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3]钟启泉.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新世纪“基础学校”的构图(之一)[J].上海教育,1998(8).
[14]孙元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念、原则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
[15]杨莉萍.关系性存在:超越自我与共同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16][日]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17] [英]约翰·齐曼.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M].曾国异,匡辉,张成岗,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18]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19]李大夏.路易·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0]刘云杉.教学空间的塑造[J].教育科学研究,2004(6).
[21]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2]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3]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4]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25][日]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6][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27]J.莱夫,E.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8][美]埃蒂纳·温格.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和身份[M].李茂荣,欧阳忠明,任鑫,芮金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29]Wong J L N.What makes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ossible?A case study of a mathematics department in a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of China[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10,11(2).
[30]王锡苓,姚慧,段京肃.对实证研究方法课程在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中现状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7(7).
[31]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注释】
[1]一墨读书会参加云南大学理解中国读书会奖励计划,获得2018年秋季学期特等奖、2018年春季学期特等奖、2019年春季学期特等奖。
[2]陈庆德、郑宇、马腾跃、肖青、李淼、郭建斌、李凤萍、林进桃、黎藜、李刚存等学者均为读书会带来了学术研究分享。
[3]摘自“我读”微信公众号上对一墨读书会的介绍。
[4]包括“微观历史研究”书单(2016-04-09)、 “记忆研究”书单(2016-05-19)、 “电影·现实”书单(2016-06-05)、 “互联网与社会”书单(2016-09-17)、 “媒介与城市”书单(2016-11-13)、“饮食人类学研究”书单(2016-12-22)、“人类学经典著作”书单(2017-01-13)、“传播与社会”书单(2017-06-27)、“日常生活”书单(2017-12-0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