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红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民族意义上的精神标识是指一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信仰信念、精神状态、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它不仅是异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标志,同时像名片一样,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符号。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峥嵘岁月中,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形成的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化,彰显着中华儿女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决心和勇气。

红色耀中华,风骨传后人。红色文化虽然脱胎于传统文化、发源于革命战争年代,并以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和精神形态的红色精神存在,但是它的精神价值随着时代发展,经过重生再造、凝聚升华,不仅早已融入国民血脉,并且突破地域限制、跨越时空间隔,呈现出永恒魅力。例如,在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经过传承与融合、创新与发展,形成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工匠精神等,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力更生、臻于至善、荡气回肠的精神赞歌,不仅使中国人民底气更足、腰杆更直、气势更胜,而且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和赞誉。

红星熠熠闪光辉,红色基因代代传。红色文化是近代中华民族革命史的高度文化凝聚,也是中华文化的优质基因,我们要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要将红色文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屈斗志,“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真理领悟,“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雄心壮志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乐观态度等,铸造民族灵魂,内化为意志、转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展现出14亿中国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攻坚克难、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