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自我教育功能,为人的社会化保驾护航
青少年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导自己的行为,他们的主动性、选择性、需要性和意志性在其自身社会化的过程具有自我教育的特殊作用。
第一,作为受教育者的青少年要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便利信息自觉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发展、把握时代脉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身的人的社会化。在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自觉甄别数据的优劣,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青少年自身要学会慎独,做到严格自律,提高思想道德敏感度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数据时代,青少年容易自我虚化,容易导致生活中的道德认知模糊和道德失范,所以我们要呼唤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健全和自律意识的觉醒。年轻人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慎独”品质,注意提高自身的内省力。所谓“慎独”就是在独处的时候,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仰,不做有悖道德的事。这是对人的道德水平的真正考验。青少年要知道,网络平台不能做的事不要去做,能做的事不一定该做,青少年网民要承担起与自己行为相对应的责任。青少年在犹如洪水涌入的各种思潮面前,应该擦亮眼睛,学会区分真假,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筑建反渗透和颠覆的思想长城。进一步强化科学的数据意识,积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才能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深层次原理,不断加快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进程。
第二,把从社会实践和调查中发现的现实问题、疑难问题及社会热点带进课堂,通过研讨、辩论,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进而去影响和带动社会的正确舆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提供者,做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重角色的统一。家长应鼓励青少年在周末积极参加户外实践活动,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政府多多举办公益性活动让青少年参与进来。在生活中,家长应教育孩子向国旗敬礼、向纪念碑致敬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完成社会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