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学语言插上生动的翅膀

(一)给教学语言插上生动的翅膀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以严肃的语境、固定的语词、规范的语句等为特点,且目前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沿袭着闭合的话语体系和刻板的表达方式,这与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探索欲强、追求新颖的现实特点发生冲突,容易加剧课程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摩擦,使学生产生厌倦抵触的不良情绪,这就需要教育者给教学语言插上生动的翅膀,引导思政课语言逐渐走出苍白乏味的境况。

第一,融入日常点滴,运用生活的语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观点和系统架构最初来源于群众的思想结晶,通过学者专家科学化专业化的升华加工,最终凝练成书面的或者口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这种源于群众,高于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需要回归大众、回归生活。歌德说:“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长青的。”相对于远离生活、抽象晦涩和宏达叙事的传统话语模式,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植根于其真实而细微的日常生活的语言。[3]这就启示教师在讲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少一点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多一些有声有色、入情入理,增强贴近性和现实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更富人情味。

第二,紧跟时代潮流,穿插时尚的语言。时尚的语言往往表达新奇、流传广泛、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追捧,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时尚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消除心理顾虑,缩小身份的鸿沟,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即是一种生动的语言表达,比如将经常看到,挂在嘴边的一些新词“蓝瘦香菇”“洪荒之力”“感觉身体被掏空”等适时融入课程教学的间隙,能够起到调节课堂氛围的效果。当前很多官方媒体也与时俱进,转换话语风格,运用时尚的语言来吸引关注,比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推送就出现了极具生动性的标题:“特朗普‘敲竹杠’?要求韩国为萨德付10亿美元,韩国懵了……”“厉害了我的国!这些震惊世界的成果都有一颗‘中国心’”,可见时尚的语言生动形象,又能直指人心。

第三,借鉴他山之石,引用经典的语言。经典的语言因富含哲理,饱藏底蕴而引发共鸣,被人铭记,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于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时,借鉴经典语言就是一条生动的途径,能够引人深思、启迪智慧。比如在思修课“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中,引用诗人李白豪情万丈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谆谆教导,给学生以思想的润泽;又如谈到恋爱、婚姻家庭时,引用马克思在写给燕妮的信中谈到的“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的‘人’的爱,不是对摩莱肖特的‘物质的交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即对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的引用既契合学科背景,又丰富了教学生动性;还可以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语录譬如“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