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忘死、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一)舍生忘死、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脱贫攻坚既是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画卷,也是一场千磨万击的艰苦鏖战。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先锋。他们有的是党员干部,有的是致富带头人,有的是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他们社会岗位不同,但都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共产党员。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在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格力量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凝聚成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不可替代的巨大精神力量。在脱贫攻坚事业进程中,无数共产党员坚守在扶贫一线,克难攻坚、敢于担当、务实为民,以顽强斗志绘就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度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去,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壮丽赞歌。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就是这样的例子。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有人问过她:“你为什么到我们这么边远的农村工作?”黄文秀说:“这里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共产党是为群众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党员,这是我的使命。”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以及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岗位的1800多名同志,他们以青春献祖国,英雄无悔;以热血赴使命,气壮山河!“不当老板当村官,无私为民谋福祉,身残志坚民拥戴,离任不离富民岗,一片丹心照人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谭德才就是一位杰出代表。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茂林镇甘杉村谭家营,谭德才是大家公认的能工巧匠、致富能人,群众敬佩的谭支书,乡亲们心中的谭二哥。从能工巧匠到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从村总支书记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理事长到全国人大代表,从而立之年到年近古稀……30多年来,尽管身份在变、岁月在变,谭德才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让乡亲们都富起来”。“一个人吃饭,饭菜再好,也没有味道。好饭好菜要大家一起吃才香,要让更多的山区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这是谭德才时常挂在嘴上的话,也是他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总之,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青春才智,共产党人的忠诚、坚韧、奉献与无私等优秀品格,被他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们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共产党人的初心是舍生忘死、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激情、热血与生命铸成的。100年来,无数有名或无名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危难关头,在重大考验面前,总会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这场脱贫攻坚斗争中,大批共产党人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甘于奉献、无私无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联系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进一步表明,正是广大党员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使得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扶贫开发事业的强大效能,展现了党一往无前的战斗力和号召力,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