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解解放全人类的意蕴

(四)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解解放全人类的意蕴

鉴别研究生是否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最终还是要看他是否真心实意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否把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理念与今天的以人为本、为每一个公民提供福利、创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融会贯通、有机融合。信仰是精神支柱,信仰更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个结构要素给我们研究生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敬畏意识。哲学家康德在他的名著《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中写道:“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在康德看来,对于神圣的东西,我们不能缺失敬畏和守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始终向前的一面旗帜,所以,我们要以崇敬的心情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敬重意识。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的,“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二是要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深刻意蕴。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邓小平“学精管用”的思想,其要义就是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深刻意蕴。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把理论讲清、讲深、讲透,并结合现实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以求增强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概览扩招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形,毋庸讳言,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或许还存在理论教学中机械枯燥乃至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色彩,在高调宣讲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同时,可能还存在形而上学和唯心论的论调。为此,要多和学生促膝谈心、平等沟通、民主商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及时帮助学生澄清理论偏误。三是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研究生,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做到信仰、信心、自信的统一,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结合起来,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为全人类的解放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743页。

[5]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