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从古至今涵养中国人德行品性的“根”和“魂”。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涵养出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尚礼、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等。在民族危急时刻,“根”和“魂”激励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这是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所在。

中华传统美德闪耀着德行的光辉,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4]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德行精神传统,它与西方理性精神传统区别明显,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底。重“德”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化就形成了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待人、要求人的思维方式,并把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归结为具有仁、义、礼、智等德行。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超越物欲与私利的诱惑,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成就以德行精神为依归的理想人格,构成了中华先民精神追求的一个重要特色。“见利思义”“安贫乐道”“淡泊明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注重道德建设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