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出发加强正面教育
总体上看,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影响,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家庭经济比较贫困,因此,在进行理论教育时,教育内容要与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给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应从正面引导,消除他们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
一是宣扬社会上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先进人物和为家乡作贡献的模范人物。生活中党员的先进事迹,尤其是少数民族党员先进事迹的正面示范引导作用很大。在党课上,宣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有组织地开展先进人物报告会和座谈会等,组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参加,让他们与先进人物面对面对话,通过英模人物为社会、为家乡,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的奋斗精神贡献品质来感染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在活生生的人和事中受到启发,得到熏陶,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对党员先进事迹在大力宣传的同时,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针对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的进步,从主流上看待社会问题,从全面整体的视野看到国家的发展,坚定对党的信念。
二是宣传历史上英模人物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情怀。在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中,有无数党员为国家民族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无数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忘我工作。这些英模人物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感情深厚。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是激励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重要因素,给了民族大学生深刻的影响,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谢党信任党。
三是将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优秀人物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在学习、思想意识、精神风貌上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宣传他们熟悉的人和事,在思想上可以起到直接的带动作用。在平常的组织谈话和工作中,少数民族大学生不断地表达向高年级同学和比自己优秀学生学习的愿望,也容易接受高年级同学和优秀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将高年级同学和优秀学生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影响、带动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帮助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