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伟大的抗疫精神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指引了方向。如何结合抗疫实践加强高校德育理论和德育工作的研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疫精神的论述以及“善用大思政”的要求,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为此,中国伦理学会地方高校德育专业委员会于2020年12月5日组织召开了202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以“抗击疫情与高校德育工作”为主题,采取线下主会场和线上分会场的方式,分别在江汉大学和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抗击疫情与高校德育工作。
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海滨、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付永祥、江汉大学党委书记张幸平作大会致辞。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联记以《化疫情危机为德育契机——着力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性与实效性》为题,分享了该校在抗疫期间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生命伦理中心主任雷瑞鹏教授作了题为“健康码的伦理问题”的主旨报告。她从健康码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为中国的抗疫提出相应的伦理辩护。国外学者通常从个人自由与权利观点出发,认为中国的抗疫是存在伦理问题的。雷瑞鹏教授认为,当面临公共卫生危机时,每个人都是双重角色,既可能是病毒的感染者,也可能是病毒的传播者,在这种情形下不能崇尚个人权利至上的价值;健康码的使用是政府责任与个人权利平衡的表现,政府承担抗疫责任,民众自愿接受,没有违背知情同意的原则,也有其相应的法律依据。
在交流发言环节,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吕洪雁、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舒先林教授、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喻学林教授、武汉商学院教务处处长罗双燕教授、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惠欣教授、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海涛、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龚萱教授、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菲副教授先后阐述了各自的研究心得,为线上线下的参会者奉献了一组学术大餐。
中国伦理学会地方高校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副校长李卫东教授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落实到立德树人教育中,要以“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精神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政治理念塑造学生精神品格,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培育学生理性精神和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以“命运与共”的理念养成学生“天下一家”的情怀和道义。
会议结束后,参加线下研讨会的高校专家学者们前往武汉客厅参观“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重温艰辛的抗疫历程,在波澜壮阔的抗疫“现场”,再次感受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80余篇,我们对提交的论文进行了筛选和修改,汇编出版《新时代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本书的初稿由王丰昌、邓锐、李银霞、宋江帆审读修改。赵兴教授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全书由中国伦理学会地方高校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江汉大学副校长李卫东教授审定。
本书的责任编辑在书稿的审读和出版的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在此特别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