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党史教育方式

(三)努力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党史教育方式

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关键要结合时代特点,紧贴他们兴趣需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内容更生动、形式更多元。

1.组织编写适合青少年学习的党史读物。现有的与青少年有关的党史读物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数量品种有限,二是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够。教材资源的单薄,造成青少年学习党史国史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现象。

编写适合青少年学习的党史读物,首先要在内容上符合读者群体的特点。以2020年出版的《写给青少年的党史》丛书为例,这部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党史通俗读物,适应青少年阅读习惯,紧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是怎样站起来的,怎么从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这一主题,以党史为主线,梳理归纳当代青少年最关注的60个问题,以问答形式展开论述。《写给青少年的党史》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贴近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接受特点,以生动形象的人和事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讲清来龙去脉,剖析前因后果,引发思考共鸣,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其次,编写适合青少年学习的党史读物,还应当讲好党史故事。百年党史,史料丰厚,有大量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故事可以撷取,通过讲述众多的生动故事,能够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给青少年讲党史,不但要让党史生动起来、灵动起来,还要让党史带上情感,带上新时代的感召力、感染力,激励广大青少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注重贴近青少年需求,用好融媒体互动的方式。一段时间以来,在青少年中开展党史方面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滞后,普遍沿用说教式、强制式、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模式,教育形式单调,难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心灵共鸣。与此同时,协同效果不显。教育、宣传、党史、实践基地等部门往往“单兵作战”,缺乏协调联动,导致青少年学习党史氛围不足,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在互联网大潮下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教育已经难以走进他们心里。比起“从上至下”的灌输,他们更崇尚“由下而上”的思想交锋和个体表达。提高党史教育对青少年的感召力,应当学会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来表达,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轻快形式来传播,比如动漫、话剧、RAP等。通过“党史+艺术”“党史+文创”“党史+直播”等新方式,让党史知识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成为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让党史教育展现出更加可亲、可近、可爱的青春样貌。

近年来,多地探索“沉浸式党课”“红色朗读亭”“行走的党史”等教育手段,让青少年自己扮演党史人物、自己担当党史主播、组队打卡党史圣地,在互动体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顺应青少年的所思所盼,把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里,他们才能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精神产生深度的共情共鸣。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9—400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2—533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534页。

[4]《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276页。

[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8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4—235页。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4—55页。

[8]习近平:《在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同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人民网,2013年7月12日。

[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4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206页。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368页。

[12]《人民日报》2015年8月26日第1版。

[1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1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2020年第17期。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4—55页。

[16]《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7页。

[1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4页。

[18]《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0页。

[1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7页。

[20]《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7—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