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理论意蕴、现实问题及解决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理论意蕴、现实问题及解决路径

张小秋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这深刻阐明了劳动观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这是党和政府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全面部署。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聚焦教育系统内部,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意见》部署要求,为大中小学深入贯彻《意见》精神、具体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那么,如何科学理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基本内涵?抓好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有何重要价值?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新时代劳动观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切实增进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实效?这是当前大学生劳动观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本文进行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