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牢主阵地,发挥高校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主阵地,课程和实践是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只有围绕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劳动观教育质量和实效。第一,探索开设劳动观教育独立课程,深入开展劳动观教育的理论探讨,丰富劳动知识,提高劳动理论素养,增强劳动价值认同。第二,研究建立劳动观教育融合课程。探索在专业课程等其他课程中融入专业劳动知识与技能、劳动纪律、劳动法律等内容,引导大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自觉从事科学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第三,强化劳动观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教学、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组织大学生参加劳动,让大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