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激励公民道德提升
2025年09月10日
三、红色家风激励公民道德提升
“红色家风”是近现代以来,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长期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立场坚定、心怀家国、严以律己、节俭重孝的治家之道、管家之范,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身体力行的家庭规范与立场坚定的政治风貌,体现为国家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以身垂范、对子女严格培养、对亲朋不搞特殊化的个人立场,体现崇尚节俭保持勤俭作风、孝敬至亲、尊敬亲朋的生活态度……给子女在树立人生理想信念、为人处世等方面提供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个人意识,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一代伟人毛泽东从不给亲属“开小灶”,十分重视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他在家风上坚持三条“亲情规矩”——“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开国总理周恩来亲制《十条家规》,教育晚辈“完全做一个普通人”。朱德以“德”字贯穿朱家家风,教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陈毅与子女“约法三章”,要求子女穿土布衣、不坐公家车、按制度办事。聂荣臻、许世友、萧克、谢觉哉、刘伯承等革命前辈也是优良严格家风的树立者。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对家庭、家教、家风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这三位同志是用生命诠释着红色家风:焦裕禄教导一家扎根兰考、与群众共命运,他不允许子女“看白戏”,要求将票款如数还给戏院;谷文昌不搞特殊待遇,让高考落榜的大女儿做临时工,二女儿结婚时置办家具,他没有批给一寸木材;杨善洲严格约束家人,“公车不私用”,甚至搭“顺风车”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