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其成因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其成因

自从五四运动中西文化大碰撞以来,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科学和民主的口号打碎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旧道德。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道德文化,以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道德文化,一直是我们在文化和道德建设上进行战略选择的一个重大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功利化,传统的道德规范在权钱面前变得苍白无力。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稳定、健康,社会责任感较强,关注自身发展,价值观念趋向务实,向往健全人格,追求高尚的道德等。但也有缺失的一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道德意识较为淡薄,道德底线不强。由于德育工作的不到位,很多大学生没有进行道德意识的内化。大学生也是普通的社会公民,不能将自己看成是有别于社会的特殊成员。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更应模范地遵守社会道德与遵守法律。一些道德偏差行为,如缺乏自尊心、考试作弊、诚信意识差等正是这些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造成学历与道德觉悟难成正比的体现。

第二,缺乏远大理想,过度“以我为中心”。在顺境中成长或者成长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中的大学生,往往比较安于现状,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在家庭生活中过度受到父母亲友的照顾,往往怕吃亏。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只想着被人重视,得到人家的情感,却不愿意为别人付出,以至于做事比较随意,往往偏离了道德的底线,而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最能反映一个人道德状况。

第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努力拼搏的毅力。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德体美劳的教育基本处于真空的状态。很多大学生面对困难、面对逆境的时候不敢迎难而上,不懂用建设性的方式帮助自己,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就业、学业方面一遇到困难,便知难而退,从此一蹶不振。

第四,陷入世俗化的陷阱,道德取向功利。大学生中出现消费攀比之风,为拿奖学金考试作弊等,大学生对于人生、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往往将人世间复杂的关系当作是一种简单的、无情感反应的关系处理。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游戏,缺乏与人交流沟通,因此精神上十分孤独空虚,做事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