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勤为本,是为俭

三、以勤为本,是为俭

勤劳俭朴是千百年中国人的标签。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在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的努力奋斗中一路前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富裕后的中国却渐渐显露出奢靡之风。婚丧嫁娶,大讲排场,宴请宾客,铺张浪费。有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浪费约为12%,大型聚会浪费达38%,而在有的富裕农村办一场丧事少则二三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送葬队伍短的几百米,长的几公里,[4]有钱大办,无钱借钱也大办,社会上斗富奢华之风愈演愈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人的德行是靠俭朴来修行的,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全民富裕是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中国梦想,在追逐这个梦想的征途中,我们如果因为逐步富裕而丢掉了俭朴,也就是丢弃了中国人的根本,也预示将背离自己的目标,离复兴中华的梦想会越来越远。失去俭朴,也就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本色。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于2012年12月4日,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身作则,发出厉行节约的总号令,强调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此后,对党员、对国民的行为进一步提出了要求,禁止党员干部举办和出席婚丧嫁娶宴会,反对餐饮浪费,提倡“光盘”行动。这些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效遏制了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