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为本,是为爱

四、以仁为本,是为爱

善良是人类美好的品质之一,中国人的善良千百年的传承是“和为贵”,体现在邻里之间是“远亲不如近邻”,体现在兄弟之间是“孔融让梨”,体现在家庭之中是兄弟和睦敬让。中国人的善良甚至包括过分的隐忍和包容。它往往会为中国人的过度的善良而带来的委屈涂上悲悯之色。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良善曾几何时竟成一把利刃,直捣自己的心窝。救人反被敲诈,债主反怕欠债人等奇怪的现象使得现代中国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包裹起自己的善心,以漠然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一个善良的民族,如果最后连恻隐之心都不敢有,这个社会也就没有仁爱可言了。这种经济转型过程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对人性可怕的摧残,是逐利过程中的本末倒置。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明确规范了国人行为中要“友善”,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唤醒已然麻木的亲情、友情和良知,还社会以亲爱、和谐、融洽。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飞速发展的经济固然给中国社会在道德、伦理方面带来了一定困扰,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凭着睿智和对中华文化深刻的理解力,以融入中国血脉之中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弘扬中华美德为抓手,从忠、信、俭、仁四方面施策,筑“本”铸魂,重塑国人灵魂,重振中华之国威,重树大国之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为民的理念,在重塑中华之魂的新时代,中国人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更大的辉煌!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3]202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4]2014年4月9日新华社新闻调查《丧葬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