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形式
人总是将需要及利益倾注于对象之中,从而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马克思指出:“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1]正是因为利益,才使得人的本质力量凝聚于对象之中,以改造对象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因此,人的利益与人的活动是高度一致的。人的活动与人的利益实现的双向互动,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整体发展。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人的整体利益的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是衡量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最高价值尺度。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容和社会功能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这个学说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人的需要和利益的不断满足和实现的辩证运动。将人的活动与人的利益实现融为一体,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前提,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人既是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财富的享有者,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人的利益才可能得以实现。人的活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也就是人的需要和利益不断满足和实现的过程。人的需要、利益与人的活动之间在历史进程中的互动,需要、利益的无限性与满足、实现的相对性之间在历史进程中的矛盾,构成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社会发展目的,也是衡量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客观标尺。客观地讲,在一段时间里,一些人在发展问题上有不清醒的错误认识,比如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唯GDP论“英雄”、论“政绩”,只顾经济指标和数字而忽视经济质量和发展代价,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阻碍了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归根到底是损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端起历史的望远镜,用长远眼光处理好社会发展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绝对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主义的老路、陷入西方一些学者倡导的价值预设的泥潭,而要深刻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教训。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新时代的基本纲领的统一。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现阶段,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做起,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根本尺度,就是看我们的政策措施给人民带来的是“笑脸”还是“哭脸”。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健全发展成果共享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的各种权益,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体系,打牢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坚实制度根基,为人民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制度化渠道。用历史的长远眼光看制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高形式,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标志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终实现。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