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鲜活的事例是最生动的教材

一、最鲜活的事例是最生动的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更重要的是传递信仰。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面对有个性、有想法的“00后”新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化,入耳入脑入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

2021年3月1日,江汉大学学生赵思哲在地铁上捡到一个黑色书包,里面有失主的笔记本电脑和钱包等重要物品,她担心失主着急,当即拖着行李,循着包里失主的信息,辗转30多公里,将书包送到武汉工程大学老师手中后悄然离去,失主甚至来不及向她表示感谢。2021年1月12日,G405次列车上,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被食物卡住呼吸道,情况十分危急,列车长紧急广播寻医求助,江大学生邵颖和同班同学吴婷婷挺身而出,千里连线班主任,联合施救,帮助婴儿转危为安,当大家还沉浸在婴儿脱险的雀跃欢喜中时,邵颖、吴婷婷却没有留下姓名离开。事后,婴儿的爷爷为向她们表示感谢,才有了今年春节最温暖的“寻人启事”。这些身边的故事,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讲给学生们听,引导他们树立牢固的职业信仰与操守。

思政课教师要重视教学“给予”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努力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不断推动抽象的政治话语转化为具体的生活话语。在教学中教师从抖音、热搜、B站、朋友圈等了解社会热点,营造共同的教学话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采取校园访谈、校园调查、情景剧、音乐剧、微电影、辩论赛、小组讨论、案例评析等形式,有效运用新媒体时代VR、AR、MR等技术手段。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课堂的聆听者变成主持人与参与者,变被动倾听为主动阐释,起到增强情感共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