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实践教学,让制度自信入脑入心

(二)提升实践教学,让制度自信入脑入心

完整的教学过程除了课堂教学环节,还包括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场景不同,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注重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保证理论的严肃性与深刻性、强烈的现实批判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化其主观体验。要让学生自主谋划、组织、参与,提升理性思维、分析辨别能力、主观体验强度。笔者在课堂上经常就一些社会上存在模糊概念和错误认知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辨性的讨论和辩论,比如如何看待侵略有功论,如何看待中西方对民主自由等价值的不同解读,为什么中美之间会爆发贸易战,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实现自我体验、自我探索、自我教育,深化对理论的理性认识,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信的目的。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环节,可以激发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的共识。根据概论课教学计划和要求,启发和引导学生确定实践活动的方向和选题范围,并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做一定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实践探索愿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或兴趣,确定具体的实践活动与主题。例如笔者在建党一百年之际,就要求学生从百年党史恢宏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等任何一个方面入手进行选题及调研,学生要结合自身体验、观察和思考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调查报告,或者学生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集体制作同主题微视频。以此使学生能深刻认识党因何而生、红色政权从哪里来、新中国怎样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党领导人民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来之不易。通过实践环节的调研与思考,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释放出的巨大的社会活力才是推动者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制度支撑。

另外,利用相关资源引导高校大学生下基层、接地气,了解当前的国情民情,深刻领悟中国之治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的政策实施情况。比如鼓励高校大学生去国家精准扶贫村镇,切实感受精准扶贫脱贫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鼓励高校大学生去生态示范区看看走走,感悟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实践;鼓励高校大学生参观周边工业园区,切身体会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现象以及创新创业发展战略的价值意义和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