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对“人和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反思
自从生态文明的观念提出和大力宣传以来,我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师,我也经常在课堂上讲述“人化自然”,和学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这次疫情的暴发暴露出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还是流于表面,尤其是高校教育中,更多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未能真正被深入接受,尚有继续加深教育的空间。
人类应当如何对待自然?我们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生命与自然界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的生命就会遭遇困境和危机,因此,我们应当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尊重自然规律。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深刻的根源,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强调“天人合一”,庄子强调“万物与我为一”,孟子强调“仁民而爱物”,张载强调“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都是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的生命与万物相交融,而不是孤零零的生命存在。正是因为有着天地万物与人的生命一体同源的朴素的感悟,中国人才能对万物常怀仁爱之心,把天地万物看作与自己的生命紧密相连,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成为人的生命与万物共生并存的生命家园。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出发,对人和自然“生命共同体”深刻思考和理解,就可以对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判,重建生命伦理。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恰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借助于疫情事实,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了解地球家园的不可替代性,提升人们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和行为自觉,对待自然应当像对待人的生命一样,心存敬畏和尊重,将人的生命同自然和生态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真正解决任何自然的矛盾。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应限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疫情是病毒对人类生命的宣战书,人类如果仍处于狂妄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中,肆意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必然会自食恶果。因此,引导学生对人和自然关系进行反思,深刻理解“生命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把人的生命同自然界相统一,也理应成为生命教育中的一部分
总之,这次疫情是一场灾难、一种警告,也是生命教育契机,青年学生对生命的存在和消逝有着真实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这是一次很好的尊重生命的存在,思考生命的价值,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机会,作为思政课教师,结合疫情中时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