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什么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要向学生传达什么,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而言之,就是要厘清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定位和功能究竟有何不同。只有在明确各自定位和功能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线上线下两个课堂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作用。传统思政课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学这一项整体性工作中,教师的讲授、提问、辅导、互动、沟通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构成了师生间情感双向交流的桥梁,从而发挥出其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人格培养上的巨大优势。[3]言传身教以教书育人,这也是为什么传统课堂的教学始终保障着良好的教学质量,上千年不被替代。同时,除了显性知识的传授,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也同样需要被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而这在线上教学中是很难达成的。网络课堂则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改变了教学信息的传播介质和传播渠道,视频、动画、形象等新的介质重塑着思政教学内容,抽象理论予以可视化,思政课教学更有思想、更有温度。当然,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和在线课堂、互动、答疑、主题讨论、单元测试等多元的教学方法也凸显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所在。然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中,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正确定位传统课堂与线上课堂的功能区别,将线上课堂视为对传统课堂的简单重复。尽管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却仅是教学内容的单调灌输,缺乏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既未能有效衔接两个课堂,也未能真正发挥线上课堂的教学优势。
除此以外,网络课堂的空间跨越使得思政课教学欠缺如传统课堂集体学习一样的规范性,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大大增加。在此基础之上,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从学生关心的切身利益和情感需求出发,抓住学生关注的痛点问题,就很难与学生形成有效的沟通和对话,思政课教学就易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