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教师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道德的教育,只有在遵循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社会等渠道多管齐下,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观念,就要求高校多途径让教育教学环境渗透着优秀传统道德观念,使优秀传统道德得以发扬光大。
第一,注重提升高校教育者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高校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要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广泛兴趣和深厚修养,博览群书,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增加自身传统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德行素养,充分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切实关心学生,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真正走入他们心中,为人师表,成为大学生心目中道德的楷模。
第二,增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学术讲座和课程,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受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和感化。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建设,使之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在高校开设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选择。例如,学校在管理上更加人性化,积极努力为师生建立美好的和谐氛围。开展传统道德教育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道德践行活动。传统道德文化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应该在应用中继承与发扬。大学生们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多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实用、更贴近生活,才能更为大学生所接受。
第三,将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做好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讲好。另一方面要做好运用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想资源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要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态度,并根据时代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