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几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并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相关教学问题上来组织思政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适合于思政课教学的开始阶段,它能够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是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运用的关键性环节是对教学问题的选择设计。一般来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设计和选择问题的视角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教师主体出发,它通常遵循的是一种从社会需要(包括教材内容)的视角来选择和设计问题的思路;二是从学生出发,它通常遵循的是一种从学生主体的视角来选择和设计问题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哪一种选择设计教学问题的思路,都应尽量使相关的教学问题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现实的典型案例和学生问题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才能起到引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和效果。

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和运用重在“引导”,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教学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激发,使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场域之中,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来激发学生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将思政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全部或者部分地进行分解,每一部分都设计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有一定内在逻辑的教学问题来进行引发,以调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这些相关的教学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运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质疑和教师提问适当互补,做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能够解决。二是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对学生积极参与质疑、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行为要及时加以肯定,同时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置要能使学生感到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余地,能引起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兴趣。教师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使学生走出过于简单和幼稚的思维,培养出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能力。三是对教学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相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的基础和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