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对策思考
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不仅可以有效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和途径。
一是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整体性的理论创新和主导引领功能。任何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无不具有明确的主导性,没有主导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复杂多样局势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战略研究,坚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也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核心等来指导和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其他一切学科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种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吸收西方文化中最有价值、最为科学的精华部分基础上开拓和发展起来的。因而,无论是在真理性还是在价值性方面,马克思主义都远胜于各种社会思潮。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自身特性来看,则指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系统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处于核心主导地位,起引领、统帅作用。高度凝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思想,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内容、主导方法、主导载体、网络主导以及管理主导等。
二是深化与拓宽国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经验与启示。较多学者将目光转向对国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或者说国民教育等的比较和借鉴方面,通过整理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学界在对中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所做的比较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对国外的经验的介绍与借鉴,如国外相关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有教学方法的借鉴等。国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起到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处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全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意识形态建设、教育教学发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战略关系,明确高校思政课的战略定位、战略意义以及战略转换的必要和可能,明确战略方向和目标,探寻战略转换的规律性特点。
三是开展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科学设置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还有教学方法的借鉴等。转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起到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从评价环节、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体系做全面的考察。其次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与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有机衔接,实现各层次思政课之间的有效衔接,以防止出现过去的内容重复、反复教育的局面,即中小学、大学内容的重复,以及教育内容的颠倒等。大学与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既有明显的差异,又一脉相承,但当前对思政教育课认识的偏差及内容缺乏整体规划等因素,影响着大学与中学思政教育课的有效衔接。
四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现代转换。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方法途径上,过于陈旧和生硬,不利于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接受的实效性不强。部分学生呈现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丧失等不良倾向。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在指导理论、制度安排、教育内容和实践参与等方面做出战略创新,做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从制度安排和设计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学养人;课程设置和教材教学方面进行内容创新,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文化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参与方面进行实践创新,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