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能量场,发挥社会在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三)打造能量场,发挥社会在大学生劳动观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协作,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切实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创造更好的机会,提供必要的保障,营造更好的氛围。第一,为大学生劳动观教育搭建健全的社会实践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平台与社会实践平台的结合。鼓励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机构、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这将有效解决高校劳动教育课堂与劳动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认同之感。第二,建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模范进校园的宣传教育机制,为高校开展弘扬劳动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保障。让大学生接受思想上的熏陶,实现行为上的改变。第三,大力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倡导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环境,增强学生对于劳动的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鼓励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注释】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载《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第1版。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载《人民日报》2020年3月27日,第1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14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0页。

[5]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24日),载《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第2版。

[6]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4月28日),载《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2版。

[7]《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 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载《光明日报》2014年5月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