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知在行先”,知是行的出发点,是指导行的,行要在知的思想指导下实践,没有行动实践检验做支撑的认知就是与行分离的知,离开正确的认知指导的行为就是离开了知的行。只有在知的指导下通过行的实践才能完成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变与落实。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归宿,是实现知的,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自有明觉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

道德是行为的指导思想,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是达到“良知”的工夫,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二者相互促进。王阳明“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的良知,就是所谓不曾被肆意隔断的知行本体。他认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行。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是一种讲内心“省察克治”的道德修养学说,克服“一念不善”,就是“去恶为善”“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这也是王阳明的“立言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