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的优化,依赖于教育主体和客体树立信息安全保护意识
事物具有两面性,大数据给青少年带来众多信息的同时,也把他们的个人信息提供给了别人。青少年在上网时留下了许多数据痕迹,由于这些数据痕迹具有相关性,痕迹被收集、整合后就会透露个人的隐私信息,不法分子就可以钻技术漏洞,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欺诈等。当务之急是增强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公民个人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要懂法就要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了解,公众还要参与立法,促进科学和民主立法。在全社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宣传个人信息保护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引导公民积极响应信息产业在信息采集、处理、查询等方面的要求,包括对特殊事件听证,培养公民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建立明确的公民申诉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在执法监督中的作用。